星座常識
生肖與星座
臨近新年,東亞系例行是要舉辦慶祝中國新年的Potlock聚餐。所謂Potlock,就是參加者各人帶上一個拿手菜,在聚會上一起分享;實在廚藝拿不出手的,在超市買份沙拉或者熟食都行。系主任是每年的召集人,他的特權是隻貢獻一瓶私藏的葡萄酒。今年的召集Email裏,系主任推出一項新政,凡是本命年的與會師生可以白手赴會。於是系裏的非亞裔學生就開始向中國同學打聽:“嘿,你看我是屬什麼的?”他們用來對譯“屬相”的最常用的英文詞兒是“Zodiac signs”。
準確來說,zodiac這個詞兒指的是黃道十二宮星座。雖然西方從埃及巴比倫開始,就用動物來代表星座,但是星座最常見的還是代表月份,跟中國人表示年份的屬相畢竟不是一回事。說得更深一些,黃道十二宮是基於太陽運行週期的天文體系,而中國的十二屬相則是在先秦時代用歲星(木星)的年度週期紀年的基礎上形成的。說起來真是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好在美國這個多族裔的社會,對於亞洲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早已見怪不怪。前年住院時,有一位挺能聊的護士常常愛跟我聊中國的文化,問各種有意思的問題。有一個關於屬相的問題當時立時把我給問倒了:“爲什麼我的越南同事是屬貓的?”
與其空費脣舌讓老外空墜雲裏霧中,何不因勢利導,讓他們從星座這樣最習以爲常的概念入手,各取所需,豈不皆大歡喜。十全十美原汁原味的文化輸出,可能只是一件存在於理想當中的事。每個民族,包括我們中國人在欣賞異域風情的時候,無不帶有本身特殊背景的“異域想象”。當有人批評《功夫熊貓》不夠中國味的時候,首先應該同情地理解這是一部好萊塢的電影,然後還應反思,當別人在賺錢的時候,我們那些砸下百萬千萬巨資在紐約時代廣場播放的中國宣傳片一定是合乎美國人的認知習慣嗎?
文化的交流總是會有一層隔膜,但這層隔膜上也一定存在着貫穿的孔道,使其最終交匯融合。像十二生肖,在美國人間已算是深入人心。話說緊接着系主任的Email之後,又收到另一位年高德劭曾擔任過美國東方學會會長的老教授寄來的邀請信,短箋的大意如下:我的太太和我今年特別邀請各位到家中共慶馬年新春,你們中的一些人或許已經知道,我是屬馬的……
準確來說,zodiac這個詞兒指的是黃道十二宮星座。雖然西方從埃及巴比倫開始,就用動物來代表星座,但是星座最常見的還是代表月份,跟中國人表示年份的屬相畢竟不是一回事。說得更深一些,黃道十二宮是基於太陽運行週期的天文體系,而中國的十二屬相則是在先秦時代用歲星(木星)的年度週期紀年的基礎上形成的。說起來真是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好在美國這個多族裔的社會,對於亞洲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早已見怪不怪。前年住院時,有一位挺能聊的護士常常愛跟我聊中國的文化,問各種有意思的問題。有一個關於屬相的問題當時立時把我給問倒了:“爲什麼我的越南同事是屬貓的?”
與其空費脣舌讓老外空墜雲裏霧中,何不因勢利導,讓他們從星座這樣最習以爲常的概念入手,各取所需,豈不皆大歡喜。十全十美原汁原味的文化輸出,可能只是一件存在於理想當中的事。每個民族,包括我們中國人在欣賞異域風情的時候,無不帶有本身特殊背景的“異域想象”。當有人批評《功夫熊貓》不夠中國味的時候,首先應該同情地理解這是一部好萊塢的電影,然後還應反思,當別人在賺錢的時候,我們那些砸下百萬千萬巨資在紐約時代廣場播放的中國宣傳片一定是合乎美國人的認知習慣嗎?
文化的交流總是會有一層隔膜,但這層隔膜上也一定存在着貫穿的孔道,使其最終交匯融合。像十二生肖,在美國人間已算是深入人心。話說緊接着系主任的Email之後,又收到另一位年高德劭曾擔任過美國東方學會會長的老教授寄來的邀請信,短箋的大意如下:我的太太和我今年特別邀請各位到家中共慶馬年新春,你們中的一些人或許已經知道,我是屬馬的……